生命书屋

学者大使胡适   文/葛昆元

出任驻美大使  犹如“逼上梁山”


    胡适做梦也没有想到,蒋介石会点名要他这个书生去做中国驻美大使,去做如古代苏秦、张仪那样的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外交官,承担中华民族存亡危急时期,沟通地球另一端强大友邦国家的重任。 

   1938年7月4日至7日,胡适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演讲《没有殖民的国家要殖民地》、《在远东局势里美国能做些什么》、《中国和日本的西化》后,13日启程,乘“阿奎塔尼亚”号轮船横渡大西洋,前去法国。29日在巴黎,接到由纽约转来的蒋介石电报,要他出任驻美大使。此电使他十分为难,胡适因此没有立刻回音,就去了英国。


 

胡适(1891.12.17——1962.2.24)


    7月24日,胡适到达英国伦敦。25日就收到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电报:“介石及弟甚愿借重人才,大使一职,拟由吾兄见屈。”此刻,他正与驻英大使郭泰祺商量此事,27日蒋介石的电报又来了,催请他赴华盛顿,出任驻美大使。胡适对此事颇为苦恼,本来已拟就的“廿余年疏懒已惯,决不能任此外交要职”回电,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考虑,却改发了“现在国家是战时,战时政府对我的征调,我不敢推辞”的电报。 

    是年9月17日,重庆国民政府发布命令:“驻美利坚国特命全权大使王正廷呈请辞职,王正廷准免本职。此令。特任命胡适为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国特命全权大使。此令。”就此胡适“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从今日起,为国家而牺牲了”(1938年9月17日日记)。他对挚友傅斯年说,此举犹如“逼上梁 山”。 

    于是,胡适在10月3日抵达纽约。10月5日赴华盛顿,住进梧德来街的中国大使双像园公寓,10月28日,向他的好朋友、美国总统罗斯福递交国书。罗斯福高兴地说:“胡大使名扬世界,今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必能更进一步促进中美之谅解。美国随时准备与之合作。” 

    胡适就任驻美大使消息公开后,中美两国舆论反应极佳。《大公报》的社论说:“他(胡适)最了解美国,也最了解中国,我们政府与人民十分期待他此次能完成更加增进中美两国友谊的崇高使命。
”《纽约时报》称:“胡适不是狂热分子,他是言行一致的哲学家。他的外交必定是诚实而公开的。他将有很大的贡献,使中美两国人民既有的友好关系更能增进。” 

    敌国日本,对胡适就任驻美大使是十分震惊的。其官方喉舌《日本评论》为此提出对策:“建议日本需要派出三个人一同使美,才可抵得住胡适。那三个人是鹤见佑辅、石井菊次郎和松冈洋右。鹤见是文学的,石井是经济的,松冈则是雄辩的。”鹤见是日本众议员,是日本驻台湾长官后藤新平的女婿。老外交官石井就是一战时与美国国务卿蓝辛签订《蓝辛石井协定》的石井,该协定使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享有的“特殊利益”。松冈后来任日本首相,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 约》。在日本人眼中,胡适这位驻美大使,分量是超级的。他们尤其恐惧胡适的抗日演讲。

经过艰苦谈判  获得“桐油货款” 

    然而,话说回来,此时此刻的驻美大使是非常难当的;当好,那就更难了。 

    胡适上任以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摆脱国内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和10月25日武汉陷落后十分不利的外交困境,配合专使陈光甫,与美国谈判“桐油贷款”争取美援,支持国内的抗日战争。

    银行家陈光甫曾于1936年以中国币制代表团首席代表身份赴美,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韬谈判,成功签订《白银协定》。回国后陈光甫任贸易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进出口、外汇事宜。 

    1938年,国民政府再次派陈光甫赴美,争取美国财政援助。胡适与陈光甫也是好朋友,两人配合十分默契。陈光甫到华府后,轻车熟路去找财长摩根韬,受到摩根韬热情接待。鉴于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不愿过问欧洲、亚洲正在进行的战争,再加上国会已通过“中立法”,使孤立主义法律化。美国国会激烈反对给华政治借款。罗斯福总统援华也力不从心。赫尔国务卿鉴于国会压力,反对直接借款给中国作军火买卖。这些,对中国抗战十分不利。蒋介石在胡适赴任途中,曾发一电,指示开展中美外交四要点,其中“二、中立法。三、财政援”。胡适明白,争取美国经济援助,必须绕开“中立法”。他与陈光甫商量认为,应该通过商业形式谈判贷款,才不招致孤立主义者的反对。他们同摩根韬财长的谈判十分艰苦,最后,双方终于达成用出售桐油方式进行贷款的协议,即在中国成立复兴商业公司,收购桐油,售给美国的世界贸易公司;世界贸易公司则与美国进出口银行订立借款契约,由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担保,形成一个商业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借款方式;合同规定5年内中国复兴商业公司运到美国桐油22万吨,以售价半数偿付贷款本息,其余在美采购“政府需用物资”(军火及装备除外)。按谈判进程,“桐油贷款”在10月定案。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传来了广州、武汉接连沦陷,大半个中国被日本军队所侵占的坏消息。从美国眼光来看苦难的中国,蒋介石政府是有垮台之虞的。10月25日,就在武汉沦陷这个黑色的日子,摩根韬约胡适、陈光甫去他家喝酒。胡、陈到达摩府后,发现财政部几位要员和财长秘书也在场,气氛有些严肃,心里不免忐忑。摩财长拿着酒杯,指着桌上的文件说:“贷款的事,罗斯福总统先生已经OK了。听说这两天中国的消息不好,希望这笔贷款可以起到强心剂作 用!”陈光甫听了不免有些兴奋,不料摩财长话头一转,紧接着说:“现在只剩下一件事——中午时候我去向总统请示贷款事,总统说‘不幸的广州、武汉相继被日本军队占领,如果我今天批准贷款,明天中国换了政府,变了政策,我一定会遭到(国会)非议。如果在数日之内,蒋介石将军能明白表示,中国政府安定而不变, 我就可以立刻批准此项贷款。’” 

    “大使先生,希望贵国蒋介石将军能明白表示。”摩根韬重复了罗斯福那句话。

    胡陈两人既惊喜又悲愤。回到双橡园大使公寓后,胡适与陈光甫拟了一份长长的电文,向重庆蒋介石、孔祥熙报告了摩财长的谈话。此时蒋介石已去前方视察,行政院长孔祥熙回电云:“广州陷落,武汉撤退,政治情形,尚称安定”,“今后方针,只要友邦能予有力援助,决仍照原定计划继续抗战,绝不因一二城市之得失而有所变更。”但是孔嫌此次桐油贷款(2000多万美元)数目太少。几天之后,蒋介石的电报也来了,就是那篇《为武汉撤退告全国同胞书》全文。 

    罗斯福总统在获悉中国这两份文件后,决定批准“桐油贷款”。但1938年11月是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年,直到12月初才将总统的批准公布,美国务院于15日发布了进出口银行与世界贸易公司达成2500万美元的信贷协议的公告。“桐油贷款”一波三折,终于大功告成。18日,蒋介石驰电胡适、陈光甫以鼓励:“借款成功,全国幸福,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 

    至此,胡适、陈光甫在美国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两人抚掌大笑,共庆胜利。这年10月31日,陈光甫向胡适要张照片。胡适把自己一张照片给了他。陈光甫要求胡适在照片上写几个字作纪念。胡适就在照片背面题写了一首白话诗—— 

    略有几茎白发,心情已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许拼命向前。 
    后来他自留同样一帧照片,在照片旁边也题了这首诗,但改了三个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只能拼命向前”。

直接谒见总统  促成“滇锡贷款” 

    “桐油贷款”成功后,胡、陈深信,只要我方情形相当稳定,(美方)继续援助,似有可能。他们与摩根韬保持密切联系,兢兢业业,与之研求,令摩根韬为之感动。这时陈光甫被委任为新设立的中国“世界贸易公司”董事长,驻美全面负责用美贷款购办农工产品,更便于和胡适进一步合作。但此刻胡适却在纽约三次著名的演讲中病倒了,患了心脏病,住院治疗77天。1939年2月10日出院后,胡适开始活动,竭力阻止美国国会修正“中立法”。5月23日,陈光甫到华盛顿大使馆,与胡适商谈向美第二次贷款事。胡适有感于陈光甫的爱国热情,极愿与之再度合作。当时他们拟订三条途径去争取:一,直接找罗斯福总统开口;二,托美最高法院法官佛兰克福斡旋;三,直接与国务院(即外交部)谈判。尤其是第一条,只有胡适能做到。因为胡适与罗斯福关系很好,他可以直接到罗斯福的办公室面谈,这是一般外交官,甚至许多白宫官员也难以做到的。有一次,胡适与罗斯福在总统办公室里谈天,两人谈了不少时间,秘书把门打开了,伸头一看,又把门关上了。胡适理解是“送客”了,就站起来。但罗斯福谈兴正浓,不让他走,继续谈。又过了一些时间,秘书又来把门打开,这回他站在门口,不走了。于是胡适只得主动告辞,罗斯福无奈地让他走了。但是,胡适明白,在美国谈贷款的事情,光与总统谈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国务院谈判,走正常的外交途径。 

    于是,胡适先通过他的好友、国务院资深顾问洪伯克向赫尔疏通。然后,他于1939年6月21日拜会赫尔国务卿,说“桐油贷款”的钱已用完(大部分 用于改善滇缅公路运输),希望贵国国务院提议,向中国提供第二次贷款。赫尔与胡适的打交道次数多了,而且知晓他与罗斯福总统有十分友好的关系,当即就向胡 适指点了一条捷径:“大使先生可以找联邦贷款主任杰西·琼斯先生商谈。”但是,由于“中立主义”和“孤立主义”作祟,谈判依然十分艰苦,几次商谈进展不大。这时候,重庆又频频来电,催促他从速办成借款协议。就在胡适与陈光甫为此焦虑之时,转机来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肆无忌惮地损害美国利益的行径,已使美国忍无可忍,乃于7月26日,美国国务院照会日本大使馆,声明6个月后废止1911年的《美日商约》。9月3日,德军分四路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欧洲大战正式爆发。国际风云突变,使美国的“中立主义”、“孤立主义”有所松动。 

    这样的变化顿使胡适眼前豁然一亮,他与陈光甫商定,决定再次单独谒见罗斯福总统。陈光甫高兴地说:“此举只有适之兄好担当!你向罗总统开口,仍是桐油借款,不足则以滇锡为抵押。”9月8日,胡适谒见罗斯福,请求“再打一次强心针”,作二次之借款。罗斯福答应交财政部办理,随即电话通知了摩根韬。 

    9月26日,胡适拜见摩财长。摩根韬一见面就微笑着说:“我等候你两个星期了!”证实总统果然在9月20日已对他说了。这次谈得比较顺利,摩财长让他的助手怀特博士和科顿谈细目。怀特反复询问云南锡矿管理和锡砂运输问题。最后原则确定按照“桐油贷款”方法继续加贷。陈光甫闻讯,忙于28日由纽约赶来华盛顿。两人联袂邀请摩财长的亲信助手阿切尔·洛克海德夫妇吃晚饭。10月13日,胡、陈又请白宫几位“少年才士”幕僚吃“中国饭”。10月16日,胡适亲自与美国务院谈判。这场谈判之艰巨不亚于陈光甫与美财政部的谈判。胡适感到美国务院仍抱中立主义和孤立主义立场,和他们谈援华事半句也听不进去,就像是“对牛弹琴”。 

    这期间,美国会正在进行修改“中立法”大辩论,胡适日夜奔走于各政要之间,希望废止老“中立法”,寄望突破对中国军火支援。欧战爆发后,美国国会终于通过新“中立法”,取消了对“民主国家”的武器禁运。 

    与此同时,胡适继续走“罗斯福路线”。1939年12月20日胡适拜谒罗斯福总统,告“中国目前之情形,并不如一般想像之窘迫”。总统对此甚感兴趣。1940年1月13日,胡适再次谒见罗斯福总统,请求迅速议定贷款事,总统表示尽力提供帮助。 

    1月16日,陈光甫拜会摩根韬,感谢他对贷款事情的鼎力帮忙,并打听贷款何时能定下来。摩根韬对此有些颇感无奈并深表同情。那天晚上,陈光甫与胡适彻夜商谈,分析各种原因,最后终于想到了另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去年赫尔国务卿曾经告诉过他们的美国复兴金融公司董事长、联邦贷款主任杰西·琼斯。1月24日,他俩拜访了琼斯。琼斯的耳朵有些失聪,胡适就大声地对琼斯说:“中国决不媾和!一定长期抗战!如果美国援助,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陈光甫也扯大嗓门地边说边将“桐油贷款”一应资料出示,说中国是讲信用的,要求美国这回借贷7500万美元。琼斯也大声吃力地对胡陈说,参议院虽然决定进出口银行增 资1亿美元,但给每个国家的借贷不得超过3000万美元。这次会谈,使第二次借款终于基本成立。 

    2月29日国会通过了此次贷款法案。3月5日,琼斯通知陈光甫,中国第二次贷款成立,款额2000万美元,以滇锡为担保。3月7日,琼斯谒见罗斯福总统,宣布“滇锡贷款”案成立。 

    然而,胡适和陈光甫千辛万苦走门道、通过艰苦谈判争取得来的第二次贷款即“滇锡贷款”,却为大后方的孔祥熙代院长不满,开始认为钱太少了,而后又嫌条件苛刻(抵押、担保),经胡适电报多次说服,才勉强认可。陈光甫心中甚为不悦,便乘这个台阶于这年5月,卸任回国。启程前,胡适陪陈光甫去向罗斯福总统辞行,并向总统表示感谢,由谈判对手成为朋友的摩根韬也来了。罗斯福对陈光甫的工作表示满意,希望他秋天早点来(结果来了宋子文)。罗斯福说:“我是最看重外交 部和大使馆的;但我想,我的办法比较便捷一点吧!”说罢,三人都欢欣地笑起来。

    为了安慰陈光甫,胡适通过“文胆”陈布雷,请蒋介石亲自发来电报嘉勉陈光甫“厥功至伟,尤念勤劳”。临到分手,胡适知道他俩今后再也没有机会合作了,颇为惆怅。他在当天(1940年5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与光甫共事十九个月,他是很不易得的好同事。我和他都不求名利,都不贪功,都只为国家的安全,所以最相投。今回别了,我们都很惆怅!” 

    同年6月14日,蒋介石派他的小舅子宋子文作为他的个人代表赴美。胡适与宋子文合作,在9月15日完成了“钨砂贷款”,款额2500万美元。此后,以宋子文为主,胡适协助,又在1941年完成两笔各5000万美元的贷款。 

    胡适,以一介书生的单薄之躯,一位学者的智慧之光,一个斗士的爱国之情,为苦难中的祖国争得了宝贵外援,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适的历史功绩长留在苍茫的天地间,镌刻在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心灵上。1962年2月24日胡适不幸逝世后,人们在宝岛台湾为他修建了一座简朴的墓。墓前一座石墩上置有一尊胡适的半身胸像,这里就成了胡适公园。人们在这里瞻仰他,缅怀他。今年春天,上海青浦福寿园为他塑了一尊全身雕像。只见他昂首挺立,双目远眺。仿佛依然在思索: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仿佛依然在担忧: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为此,他仿佛还在不断地提醒自己:“做了过河卒子,只许拼命向前!”



胡适纪念雕像·意遐苑



本文作者:
葛昆元,《上海滩》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