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书屋

开天辟地一秀松——记俞秀松

    谁是我国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这个问题恐怕现在许多人都不清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者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俞秀松同志,因为长期被怀疑为“托派”,在党史、团史上一度成为几乎被遗忘的人物。


 

俞秀松(1900.8.1——1939.2.21)

 

    俞秀松是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生长在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中国农村旧知识分子有“耕读传家”的遗风,俞秀松上学读书之外,还要放牛,做农活。一天,天下着大雨,他起床晚了,如果马上去读书,牛就会饿肚子;要是先去放牛,就会耽误学业。俞秀松对自己很不满意,猛地把头发拔了下来,以此告诫自 己要勤奋、努力。俞秀松“拔发奋志”的故事至今还流传在他的家乡。


    上小学时,俞秀松目睹列强侵略、爱国志士救国斗争,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反帝爱国的革命种子。他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若夫痛祖国之沧亡,为宗邦图恢复,蓄志十年,发于俄顷……”立下了志愿:“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离开家乡求学途中,他面对着向北流去的凰桐江水,想象着它将流入钱塘江、汇入大海,激动地发誓:“我要等到乞丐都有饭吃时,再回来,我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

    俞秀松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他真正成为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人”了。


    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风口浪尖,俞秀松很快锻炼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五四运动”爆发时,他在杭州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反帝爱国运动,成立了杭州学生联合会,进行游行示威和罢课斗争,并带领学生开展抵制日货的运动。他与施存统等人创办了《浙江新潮》周刊,宣传革命道理。在《浙江新潮》发刊词中,他公开宣布要“谋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化”,要“改造社会”,要“促进劳动者的自觉和联合”,展示了热血青年爱国救国的远大志向和激越情怀。《浙江新潮》被陈望道老师誉为“浙江一颗明星”,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也撰文进行鼓励。


    《浙江新潮》被查封后,俞秀松与施存统被迫离校到上海,在陈独秀支持下参加《星期评论》社工作。这期间,他和陈望道一起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加紧研究、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和建党的准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手稿,就是通过俞秀松交到陈独秀手中,开始秘密印刷。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正式成立全国性的党组织之前,国内的一些地 方已经开始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其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发起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当时即称为“共产党”。1920年8月的一天,天气酷热, 陈独秀渔阳里的寓所门窗却紧闭着,这里正在举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会议。参加发起的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当时在日本)、杨明斋和李达。会上大家一致推选陈独秀担任书记,并起草党纲十余条,提出“用劳农专政和生产合作为革命手段”。上海党组织建立后,创办了《共产党》月刊,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陈独秀还及时与李大钊取得联系,并通过多种渠道联络其他城市的马克思主义者,直接推动了各地的建党工作,成了全国建党活 动的中心。


    那年俞秀松才21岁,是中国第一批共产党员中最年轻的一个成员。因为俞秀松最年轻,陈独秀等人便立刻派他出面在上海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与另外七个青年一起,在上海新渔阳里6号成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担任团的书记。刚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部以“外国语学社”名义,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其中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汪寿华、肖劲光等等。 1922年4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首任书记、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书记俞秀松到杭州筹备建立团在杭州的地方组织。 俞秀松向进步青年传达了建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过程,还谈到了苏联的革命情况。1922年4月19日,在俞秀松等人的组织下,20余位青年陆续走进皮市巷3号。他们见面时紧紧握住双手,互相介绍。之后,俞秀松庄严地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今天在这里正式成立。我们这个支部有同志27名,直属团临时中央领导。”话音刚落,一阵兴奋而轻轻的掌声响起……


    一九三五年,化名王寿成的俞秀松受共产国际委派,率领二十五名联共党 员从苏联赴迪化(乌鲁木齐),对新疆军阀盛世才开展统战工作。在新疆时俞秀松任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等职,坚持不懈地宣传马列主义,他提出“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内容”的发展方针,虽遭盛世才反对,俞秀松在工作中一直贯彻着上述方针。他是在新疆公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当时使新疆各族许多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也正是在此期间,盛世才的妹妹盛世同 (后改名安志洁)结识了俞秀松。当时安志洁刚从沈阳经北平到达新疆与大哥盛世才团聚,而俞秀松又担任了盛世才的家庭教师,随着接触机会增多和志趣的投合, 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在他们的婚礼上,斯大林还特意托人送来衣物表示祝贺。可没有想到婚后仅一年多,因王明、康生的诬陷,俞秀松就被逮捕入狱押往苏联,之后在肃反扩大化中蒙冤遇难。


 

俞秀松与妻子盛世同(后改名安志洁)

 

    安志洁老人至今还记得她到监狱探望俞秀松时,他所说的每一个字:“我是一个马列主义的信仰者,要实现我的理想——解放全人类,怎么会是‘托派’?这完全是诬陷。这笔帐一定要算。”一九三八年六月,俞秀松被押送到苏联。在去 机场的车上,俞秀松对妻子的诀别是“我此去吉凶难卜,你要挺起胸膛,不能靠别人,要相信共产党,他们才是中国人民的救星。”


 

1996年8月29日,俄联邦军事检察院为俞秀松烈士正式恢复名誉。
图为俞秀松平反的原文和译文。

 

    “因为当时那批人被枪杀后,火化在一起,所以秀松的遗骨已无法查找,烈士不能还乡,这是我终身的创痛!”已是垂暮之年的安老经常这样念叨。“让英灵还乡”,成为亲属心灵中永久的夙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福寿园在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与烈士遗孀安志洁和四弟俞寿臧老人联系并陪同参观,决定在人文纪念公园为烈士建墓树像,让他的英名永垂史册。


    2002年12月28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的光辉日子里,俞秀松烈士纪念铜像和衣冠冢在福寿园“意遐苑”落成。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刘恒掾、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刘靖、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张兵、诸暨市副市长单胜道和团市委老领导、中共一大纪念馆领导、党史研究学者和各界代表近二百人参加了仪式。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倪兴祥介绍了烈士的生平,团市委老领导张浩波和福寿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计生先后致词。他们指出:俞秀松烈士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创建人之一,他的卓越功勋已载入史册,千古流传;作为一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那矢志不渝的坚强党性、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崇敬。


 

俞秀松烈士纪念铜像及衣冠冢•意遐苑

 

    落成仪式结束后,来宾们面对烈士纪念像,献上一朵朵鲜红的康乃馨,表达了对先烈由衷的敬意。福寿园的蓝天芳草间,“意暇苑”的郁郁青松丛中,俞秀松纪念铜像巍然耸立。俞秀松,这位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先驱者,抖落了历史的尘埃向我们走来,那么高大,那么挺拔……